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出生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慈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自幼聪颖好学,七岁便受业于史玉瓒先生,十二岁即被时任浙江督学的王兰生录取进入县学,与史玉瓒先生同进秀才。此后,他又相继受到浙江督学李清植和浙江总督程元章的赏识,被送入杭州凤凰山敷文书院深造。学业日益精进,十九岁时,因才学过人,在廪生指标已满的情况下,被时任浙江督学的帅念祖破例补为廪生。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十岁的袁枚参加科试,名列前茅,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乾隆三年(1738年)秋,他中举,并于次年考取进士,授庶吉士,入庶常馆深造。乾隆四年(1739年),二十四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
步入仕途后,袁枚的为官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乾隆七年(1742年),他因散馆考试不合格被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任职期间,他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深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然而,仕途的不顺和他对吏禄的无意,使他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的父亲去世,他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随园原为康熙织造隋公之园,废弃已久,破败零落。袁枚出资购置后,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对随园进行了一造三改,将它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此后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初隐三年后因经济原因短暂出仕,大部分时间他都市隐于随园,读书、创作、会友、授业、漫游,过着恬淡、适我的生活。
归隐后的袁枚,成为自由身,再无任何顾忌和羁绊。他如鱼得水,创作了大量表现自我性情的诗篇,并广纳弟子,出资刊刻诗集,成为乾嘉诗坛赫赫有名的诗坛将领,引领一代诗风。随园也成为文人雅士赏花观灯、饮酒赋诗的绝佳场所,名气大振。袁枚的著作丰富,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其中,《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记录了大量诗坛掌故和诗文评论,对清代诗歌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不仅诗文成就斐然,还是一位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详细记述了当时南北各地的三百多种菜肴饭点和小吃,以及美酒名茶的品鉴方法,对后世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文学批评方面,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他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并将“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袁枚的这一主张,为清代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诗歌的繁荣发展。
此外,袁枚还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袁枚对文学批评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
袁枚的一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智者。他热爱金陵灵秀之气,喜爱品茶、游山玩水,将生活情趣融入诗文创作之中。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他对武夷茶更是情有独钟,认为武夷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是天下第一好茶。
袁枚的书法也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他“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他的《致尤荫手札》,就是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袁枚的一生,是追求真我、追求自由的一生。他以诗文为伴,以随园为家,用才华横溢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文学形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其故居随园也成为后人凭吊和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的重要场所。袁枚的一生,无疑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文、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情趣,都将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50.61MTAAZE电子书
52.70M格林童话Tales Of Grimm
22.01M海康智存APP
73.40M漫画人极速版
19.83M鸟人助手 app
76.10M迷你星工场2025app
195.50K红旅动漫正版
37.80M北斗卫星地图 2025高清版
47.21M淘手游交易平台
47.47M六速社区论坛软件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