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感谢愿意生孩子的人!(从托婴问题谈起)
最近,我的台湾朋友圈被一篇《台湾已死》的文章刷屏。作者是知名广告人王伟忠,他以自己孙女上幼稚园为例,发现偌大台北,竟然找不到一个“有草地、有树荫、可以让小朋友奔跑大笑的幼稚园”。台湾的教育,已经从“快乐学习”变成“赢在起跑线”,幼稚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承受压力。更夸张的是,因为少子化,很多幼稚园招生困难,不得不把教育资源投入到招生宣传中,伟忠哥孙女上的幼稚园,竟然是请明星来开园,耗费大量资源请国外乐团来表演。最后伟忠哥感叹:“这么多社会资源,投入在一个小孩都不快乐的幼稚园,而大人们还在那里比来比去,台湾已死!”
台湾少子化严重到什么地步?2018年,台湾新生儿人数创下历年新低,只有18.9万人,出生率为千分之八点六,而死亡率是千分之七点四,台湾人口自然增加率已经降到1.2%。换句话说,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台湾人口很快就会出现负增长。
台湾少子化的原因很多,比如经济压力大、女性生育意愿降低、价值观改变等,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环境对孕育下一代并不友好。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托婴的文章,讲了很多年轻妈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托婴,不得不放弃工作或者延迟生育计划。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很多妈妈的留言,让我深刻感受到,原来有这么多人,正在经历生育焦虑。
其中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原本和老公计划结婚后就生孩子,但因为两个人都在大城市工作,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只好把生孩子的事情一拖再拖。拖到去年,实在不能再拖了,只好咬牙生了。孩子出生后,她不得不辞职,因为没有合适的托婴机构,而老公一个人赚钱养家压力又太大,她只能把在老家的妈妈接过来帮忙带孩子。孩子两岁的时候,她又试着出去找工作,但因为已经有两年空白期,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要她,最后只好去了一个比较小的创业公司,结果又碰上公司裁员,只做了几个月就失业了。
“我现在真的很后悔生孩子,”她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不要孩子,至少现在不会活得这么狼狈。”
其实,像她这样的妈妈还有很多。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托婴,一直不敢要孩子。前年,她终于下定决心要了孩子,但因为没有人帮忙带,她不得不辞职回到老家。她老公一个人在北京工作,她带着孩子住在父母家,虽然父母可以帮忙带孩子,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像一个寄生虫,没有收入,没有朋友,每天都在围着孩子转。
“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绝望,”她说,“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我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找回以前的自己。”
还有一个妈妈,在评论区留言说:“看完你的文章,我哭得稀里哗啦。我就是那个因为找不到托婴而被迫全职的妈妈,每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还要忍受各种家庭矛盾,我真的很想出去工作,很想找回以前的自己。”
看到这些留言,我真的很心疼。每一个妈妈,都是带着爱和希望生下孩子的,但为什么最后,很多人都会觉得后悔和绝望呢?我觉得,除了个人原因之外,大环境也有很大的责任。
我们的社会,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么多的孩子。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生育,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托婴体系,很多妈妈都面临着“生得起、养不起、带不了”的困境。很多妈妈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不是她们不想生,而是她们不敢生。
所以,我想说的是,请感谢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吧!她们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痛苦和变化,还要面对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她们不仅要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和重担,还要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和偏见。她们真的很勇敢,很伟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把责任推给妈妈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为改善生育环境做出努力。比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托婴机构的投入和监管,让更多的妈妈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专业的机构照顾;企业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对待有孩子的员工,给她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更加理解和尊重那些选择生育的妈妈们,给她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生育是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和幸福。所以,请不要再对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说三道四了,请感谢她们吧!因为她们不仅是在为自己和家庭付出,也是在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我想对那些正在经历生育焦虑的妈妈们说:请不要灰心丧气,你们并不孤单。请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育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请相信,你们的选择和努力都是有价值的,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因为你们的付出而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所以,请坚持下去吧!为了自己和孩子,也为了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