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具体日期及习俗全解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第3个节气,于公历9月7日—9日交节。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07-09日交节。此时天气渐转凉,晨间可见草木上有白色露水,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中逐渐把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了白色的露珠,而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那么,白露的具体日期是如何确定的呢?它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天的,而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就是白露交节的日期。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且公转速度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每年白露的日期也会有所差异,但大致都在公历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白露时节,各地的习俗也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和敬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露习俗:
一、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二、祭禹王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地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被尊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三、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肉厚,口感非常好。所以,在白露吃龙眼,再合适不过了。
四、喝白露水
江苏太湖地区的人们会在白露时节搜集露水,并称之为“白露水”。据说,用白露水煮的粥可以滋补身体,去除秋天的干燥。人们认为,白露水是上天赐予的神奇之水,具有神奇的养生功效。
五、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六、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七、品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八、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渌水即今资兴兴宁河,程酒,是白露米酒中的上品,其色清亮透明,香气浓郁,味醇而甜,是酒中之上品。
除了以上的习俗外,白露时节还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时期。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会忙着收割庄稼、晾晒谷物等农活。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秋季的干旱、寒露风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在白露这个节气里,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由于白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人们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因此,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等养生之道。
此外,白露时节也是人们抒发情感、寄托希望的美好时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与家人一起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也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品茶、畅谈人生理想。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力量。
综上所述,白露节气不仅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地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可以关注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气象灾害的防范;也可以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情感寄托。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力量吧!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