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5号台风“莲花”何时生成?
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第15号台风“莲花”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气象事件。台风“莲花”不仅在短时间内带来了显著的风雨影响,还在越南等地引发了严重的灾害,成为当年太平洋台风季中伤亡最重的风暴之一。以下是对今年第15号台风“莲花”生成时间的详细介绍。
台风“莲花”的生成过程始于2020年10月初。据中央气象台及多个国际气象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6日,菲律宾东南方海域有一片低压区形成。这一低压区在随后的几天内逐渐发展,穿过菲律宾群岛中部,并在日本气象厅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持续关注下,于10月9日晚间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升为热带气旋形成的高概率事件。
10月10日,台风“莲花”的生成进入关键阶段。当天上午,随着系统在动态卫星云图上形成一个明显的低层环流中心,并爆发出深对流,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热带气旋正式编号17W。几乎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也相继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得益于较高的海温和较低的风切变条件,该系统的结构得以快速改善,并在当天晚间进一步发展为热带风暴。
具体而言,台风“莲花”的生成时间被精确记录为2020年10月10日上午11时16分(也有报道称为11时左右)。此时,台风“莲花”已位于南海中部,距离陆地非常近。日本气象厅在10月11日凌晨2时正式宣布其加强为今年第15号台风“莲花”,并赋予其国际编号2015。随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也跟随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台风“莲花”的命名来源于中国澳门,含义即莲花——一种花瓣呈粉红色、大叶的植物,也是澳门的市花。这次命名是“莲花”一名的第四次使用,此前该名字已被用于命名其他台风。不过,由于这次台风对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造成了重大经济和人员损失,越南在2021年的台风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将其除名的请求,并获得通过。2022年,经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省气象部门协商,决定用“琵鹭”这一新名字替代“莲花”。
在台风“莲花”生成后,其路径和强度成为了气象部门关注的重点。台风“莲花”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略有增强。据预报,台风“莲花”将于10月11日下午在越南中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风力可达18-23米/秒(8-9级,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台风“莲花”的强度迅速减弱,并在短时间内消散。
实际上,台风“莲花”在10月11日上午11点45分前后已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陆,宣告了其如昙花一现般短暂的台风生涯。尽管台风“莲花”的生命周期较短,强度也不算强,但其带来的风雨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受“莲花”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南海西部和东北部、北部湾、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以及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出现了6-7级风,其中南海中西部的部分海域以及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风力更是达到了8-9级。同时,海南岛东南部、西沙群岛等地也出现了中到大雨。
台风“莲花”的影响不仅限于风雨。由于其登陆前已给越南中部带来大量降水,加之其本身强度虽弱但破防性强,导致越南中部这个本就因前期洪灾而脆弱的地区再次遭受重创。强对流天气与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统计,台风“莲花”在越南至少造成了148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至少4.9万亿越南盾。此外,中南半岛其他各国亦有一定人员伤亡,总计至少177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至少2.17亿美元。
台风“莲花”的生成和消散虽然短暂,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次台风再次提醒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和地区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回顾台风“莲花”的生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的低压区形成到最终登陆消散,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气象部门通过持续监测和预报,为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好了防灾减灾的准备。然而,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今年第15号台风“莲花”于2020年10月10日上午在南海中部生成,并在10月11日上午在越南中部沿海登陆。尽管其生命周期短暂、强度较弱,但带来的风雨影响和次生灾害仍然给周边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次台风再次提醒我们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促使我们不断努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对台风“莲花”生成时间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次台风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范围,还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希望在未来面对类似的自然灾害时,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