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在北美被强制下架,原因探析
在2019年的春节档,由黄渤和沈腾主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在中国内地上映,并凭借其幽默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迅速成为一部票房佳作,最终累计票房高达22.01亿人民币。然而,与此同时,该片在北美市场的遭遇却大相径庭。北美院线,包括AMC等,纷纷宣布撤档并取消排片,甚至已经提前预购的观众也被告知放映取消。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猜测《疯狂的外星人》在北美被强制下架的真正原因。
首先,关于下架的具体原因,北美院线方面给出的答复是“尚未获得在美国上映的批准,不知何时或是否能获得批准”。这一答复显得相当模糊,使得观众和媒体不得不进行更多的猜测和分析。最初,有一种说法是该片因为涉嫌虐待动物而无法通过审查。美国有着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律,任何虐待动物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然而,很快就有消息澄清,影片中出现的猴子完全是通过CG动画制作而成,根本不存在虐待动物的情况。影片的结尾还特别注明了这一点,进一步打消了这方面的疑虑。
随着讨论的深入,另一种观点逐渐浮出水面,即《疯狂的外星人》被强制下架是因为其“侮辱美国智商”。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影片中存在大量讽刺和批评美国的情节,而且这些讽刺直中要害,可能触动了美国相关部门的敏感神经。例如,影片中的C国领导人形象,无论是发型还是穿着打扮,都与美国现任领导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特朗普。此外,影片还嘲讽了C国特工的愚蠢行为,比如他们在举行神圣仪式时误将沾过粪便的基因球塞到嘴里,以及在关键时刻因自拍而惹怒外星人,导致建交失败等。这些情节在观众看来,无疑是对美国的一种讽刺和批评。
如果仔细分析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确实可以发现一些与美国文化和价值观不符的地方。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国家,其电影作品中往往塑造出英勇、智慧、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然而,《疯狂的外星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美国特工描绘成一群愚蠢、无能、可笑的角色,这无疑是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挑战。而这种颠覆和挑战,很可能就是该片在北美被强制下架的根本原因。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影片在北美的上映产生了影响。比如,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美国是一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家,任何电影在上映前都需要经过评级机构的审查,并根据其内容确定适合的观众群体。然而,《疯狂的外星人》在北美上映前并未获得评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上映的可能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在美国上映的《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也没有获得评级,却仍然能够在部分院线正常放映。这说明,没有评级并不是影片被强制下架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此外,美国的电影发行制度也与中国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绝大多数电影都是全国发行的,全国所有的影院在电影档期后都能收到拷贝,随时可以排片放映。而在美国,由于制片公司不能自己建影院,所以并没有中国那样的全国电影发行制度。发行商需要确定合作的影院才会发放电影拷贝,因此电影在美国上映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商的能力。此次《疯狂的外星人》等中国春节档电影在北美发行时,发行商是CMC华人文化,这家公司主要面向海外华人发行,所以全美只有60几家影院会放映这些中国贺岁片。这种小规模的发行,可能使得美国并不强制要求电影有分级,从而允许《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在部分院线正常放映,而《疯狂的外星人》却因其他原因被下架。
另外,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使得两国在看待同一件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例如,在中国观众看来,《疯狂的外星人》中的讽刺和批评可能只是一种幽默和调侃,而在美国观众看来,这些讽刺和批评则可能被视为对美国的侮辱和挑衅。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影片在两国市场的不同反响和命运。
综上所述,《疯狂的外星人》在北美被强制下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影片本身的内容和情节问题,也有美国的电影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部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的影片在北美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鼓励电影创作者在保持艺术性和创新性的同时,注重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全球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中美两国电影行业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影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中美两开花”,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4